《大决战》电视剧拍得可能不如电影好,这可能是因为电影中有几个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所以看电视剧就会觉得“不像”亿融策略,同时有些人物的上下级关系和语言特点也不符合史实,比如杜聿明在卫立煌面前比较嚣张且直呼其名,那在真实的历史环境中是不可能出现的。
虽然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从一些细节中,我们也能看出编剧是下了一番功夫的,绝大多数事件都真实发生过,甚至连人物语言,也能从相关回忆文章中找到出处,比如李弥和邱清泉在杜聿明面前吵架那一段,在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前进指挥部主任杜聿明的《淮海战役始末》、前进指挥部副参谋长文强的《口述自传》中就都有记述。
李弥和邱清泉的吵骂是从空投物资的分配开始的,李弥率先发难:“空投物资大家都有定量,你凭什么多拿?”
邱清泉当然也不是善茬:“你早已默许你的士兵投共,你还要物资做什么?”
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将邱清泉和李弥下面的对骂归纳到一起,这样他们就各自有了一大段喷口。
邱清泉大骂李弥并向杜聿明举报:“李弥有通共之举,早已不宜再做司令,应该枪毙。你默许你的士兵,半夜跑到共军的阵地,吃饱了回来也罢,不回来也罢,你就是睁只眼闭只眼,这不是通共是什么?”
李弥反唇相讥:“邱疯子亿融策略,你这是血口喷人!那些士兵跑哪儿我管不住,但有一点,他们身上的武器从来没带走过!邱疯子,我今天倒要问问你,拿了物资,你转身和一帮女学生整天喝酒跳舞,这就是涣散军心,更应该枪毙!”
徐州“剿总”中将副总司令杜聿明是黄埔一期的,第二兵团中将司令邱清泉是黄埔二期,第十三兵团中将司令李弥是黄埔四期的,要说最不好的“同学关系”,黄埔生绝对能排名靠前:且不说当时国共双方都有黄埔生为主将,就是在蒋军内部,黄埔生撕咬起来也是嘴下不留情。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黄埔生中确实有很多是注重同学情谊的,但邱清泉和李弥显然不在此列,他们争吵的时候,都是直奔咽喉,恨不能一口把对方咬死,而比较有意思的是,他们居然没有“诬陷”对方,所说居然大多为实。
我们从邱李二人的吵骂中能总结出三件事:第一件,杜聿明集团被围困在陈官庄,老蒋空投补给,邱清泉总是多吃多占;第二件,李弥默许手下士兵到解放军阵地吃饭,只要不带武器,回不回来都行;第三件,邱清泉在多拿空投物资后,并没有都分给手下,而是自己花天酒地——用这四个字来形容邱清泉当时的生活,还真一点偶不过分,尽管当时绝大多数被围蒋军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但邱清泉还是能吃饱喝足,醉醺醺地搂着女学生或女护士通宵达旦跳舞作乐。
邱清泉绰号邱疯子,发起疯来谁的面子都不给,前进指挥部中将副参谋长、代参谋长文强恰好是管空投物资收取和发放的,他在《口述自传》也证实了邱李争食:“邱清泉和李弥为粮食的分配吵闹不休,各个军师团营也因为粮食闹得如同水火一样。李弥向我提出,说邱清泉第二兵团粮食分得多,李弥嚷嚷:‘我们不相信分配!你们不公平!”
杜聿明在《淮海战役始末》中也证实了文强的说法:“空投场收集起来的粮食为数甚少,分到各部队,每日不得一饱。特别是十三兵团方面,无散粮可抢,怨声沸腾,骂我对邱兵团有私心。三十日投粮,邱兵团方面较好转,第十三兵团方面全被官兵抢光,到晚上李弥无粮给第一线部队分配,由邱兵团拨了数百包接济。”
果然是谁能抢谁就吃得饱,邱清泉居然有余粮“接济”李弥,估计换成您是李弥,也绝不会有半点感谢之意亿融策略,反而要更加痛恨杜聿明不公、邱清泉太贪吧?
邱清泉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对自己属下极为苛刻,开小差就枪毙,甚至还主张枪毙化装成难民开溜不成的徐州“剿总”办公厅主任郭一予和总部政务处处长左偕康,最后是文强出面说情,郭左二人才保住了性命。
郭一予进了战犯管理所跟沈醉做了同学,沈醉就把他的糗事写进了《战犯改造所见闻》:“郭主任又做新郎,洞房便在他的掩蔽防空壕内,虽不是贺客盈门,也有不少将军前来祝贺,礼物也都是一个或两个罐头食品,以及半斤一斤面或米,这在当时便是一份厚礼了。”
将军们的“贺礼”尚且如此“寒酸”,下级军官和普通士兵饿肚子那就一点都不奇怪了,别说李弥允许自己的士兵不带武器逃走,就是杜聿明和文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文强在《口述自传》中承认,当时南京空投下来一些罐头,但只有他们当官的可以吃,士兵们最后连野草、树皮、青苗和骡马皮都吃光了,所以各兵团都默许士兵出逃,只要不带武器就行,还特别强调“别让邱疯子发现”。
士兵饿得到解放军阵地吃饭,而邱清泉则有酒有肉,他过得比手下没兵抢粮的郭一予滋润多了,其疯狂程度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第二兵团少将参谋长李汉萍在《邱清泉第二兵团覆没记》中揭露:“邱清泉判断解放军必将发起大规模的歼灭战,自己已死在眉睫,因此情绪更为悲观,一连几天,带着第二十四后方医院女护士陈某到各军去饮酒跳舞,每天醉醺醺地回来后,就蒙头大睡,万事不管,终日呆坐在敌我态势图前垂头丧气,自言自语地说:‘真正崩溃了!真正崩溃了!’战况发展到最激烈的时候,他索性喝得醺醺大醉,用被子蒙着头睡在床上不闻不问。我恐当晚崩溃,向他请示办法。他怒气冲天地说:‘让它崩溃好了!’”
据文强回忆,邱清泉在被击毙前,已经有了真疯的症状:“邱两眼发赤,逢人咒骂,连平日的亲信幕僚,也不敢见他。”
陷入疯狂的邱清泉还给杜聿明一点面子,他是专盯着李弥骂,李弥惹不起只好躲开,邱清泉又打电话去骂,文强看了也是哭笑不得:“由电话中的争吵发展到不见面,有如仇人。”
李弥不敢见邱清泉,最后还是不得不见面,因为在突围前三天,李弥的指挥部已经不安全,他跑到邱清泉那里暂避:“邱清泉便又大骂起来,李弥只好躲在杜聿明的掩蔽工事中,整天不敢露头。”
邱清泉和李弥这对冤家,从淮海战役开始就互相攀比顶牛,直到一死一逃也没能化解冤仇,电视剧《大决战》演的这两人对骂揭老底,还真是有历史依据。
杜聿明和文强在淮海战役被俘后,先后于1959年和1975年特赦,并都当了全国政协委员(杜是常委)、文史专员,而邱清泉却身中数弹,再也不能逮住李弥痛骂了——善于奔跑的李弥从淮海逃脱,后来还逃到缅甸带着残兵顽抗,直到1973年12月7日才因心脏病突发辞世。
邱清泉死了,李弥逃了,杜聿明文强被俘了,读者诸君看了相关回忆文章,肯定也会有很多话要说:在生死关头,邱清泉李弥那样的高级将领不但不同舟共济,反而吵骂得不可开交,这样的军队岂能不败?
国鸣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