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创新加速重构全球经济格局的当下,资本已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赋能多领域创新的核心引擎。跨界共振中国汇策略,资本如何锚定下一个增长极?AI、汽车、生物医药等领域的投资逻辑正在发生哪些深层变化?本期“陆家嘴金融沙龙”的主题是《跨界融合,领航未来:资本赋能多领域创新生态》,邀请投资界的领军者和产业先锋等,共话资本赋能创新之道,敬请关注!
主题演讲:
跨界融合,领航未来:资本赋能多领域创新生态
海通开元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向阳提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要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的先机。科创企业是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其发展离不开政策、人才与资本的共同支持。其中,资本是科创企业发展的关键,尤其是早期阶段,而传统金融手段难以满足其需求,因此需要通过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提供资金支持。
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已有近三十年的发展,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巨大的投资规模为助力科创企业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近年来,我国对股权创投,尤其是科技领域创业投资高度重视,接连出台多份文件形成政策支持。上海市政府对于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市场的发展,也通过政策指引、设立超大规模引导基金等多种方式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支持。
然而,中国股权投资市场仍面临多重挑战。张向阳指出,市场规模较小,行业内卷严重,税收政策不完善,退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制约了市场的发展。他建议优化税收政策,恢复个人投资者的税收优惠;选择专业投资机构,发挥资金效率;疏通退出堵点以及每年发行5000亿元长期专项国债,引导长期资本入市,推动股权投资市场健康发展。
德同资本董事长邵俊通过对标SaaS反思,分享其关于AI应用投资新范式的思考。他认为自2018年后,SaaS企业服务领域备受关注,但因高销售费用、高获客成本和低复购率未能取得预期进展,根本原因在于“复杂工业过程的服务能力”与“第一代企业家经验主义至上”之间的冲突。
邵俊指出,AI与传统SaaS有本质区别,AI聚焦结果交付,满足企业降本增效需求,且摒弃传统订阅模式,采用按结果或节省成本分成的商业模式,深受中国企业家认可。
对于AI企业应用的新机遇,邵俊提出了构建护城河的策略。他强调,企业要结合行业和企业高质量数据,训练适配特定领域的垂类专业模型,并从基础做起,勇于做“脏活苦活”。同时,企业提供的是数字员工而不仅仅是一个工具。随着基础模型的优化和算力成本的下降,AI企业服务正在成为提升效率,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
上海金浦智能科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田华峰指出,股权投资面临严重的税收挑战,税率从20%上调至35%,且成本核算方式的变化加重了投资者负担。即便基金整体亏损,只要前期有项目盈利退出,仍需缴税,这种税收压力影响了自然人投资者的积极性。田华峰呼吁关注并解决这一问题,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在硬科技投资方面,田华峰介绍了公司关注的领域,包括半导体、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制造。他认为,半导体行业的增长受先进制程需求和AI应用推动,尤其是在设备、材料和零部件领域有投资机会。对于新材料,他看好含氟材料、高分子材料、先进陶瓷材料等,并认为新材料在多个行业中的应用能有效抵御市场波动。
在新能源领域,尽管竞争激烈,田华峰认为仍有大量机会。在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领域,技术驱动的芯片、传感器、材料和零部件应用前景广阔。他强调,公司始终关注产业链上游的投资机会,特别是设备、材料和零部件。
杏泽资本创始合伙人刘文溢指出,生物医药行业的创新发展离不开资本的持续投入,过去十年中国创新药投资迎来了黄金期,累计1.23万亿资金涌入创新药领域,推动了众多优秀企业的发展。中国创新药“从无到有”取得突破,目前创新药累计获批数量已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
刘文溢强调,中国创新药出海已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商务拓展(BD)收入已成为股权投资的重要补充,2023年BD首付款首次超越IPO募资总额。2024年这一趋势持续加速,中国药企License-out(许可输出)首付款突破41亿美元,接近同期一级市场融资总额。
她表示,生物医药产业的高壁垒要求耐心资本的支持,虽然与全球领先水平相比仍有差距,但相信在政府、产业与资本协同推动下,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将迎来更辉煌的未来。
上汽恒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陆永涛指出,汽车行业正经历深刻转型,过去十年主要解决“国产替代”问题,随后电动化带来了新的机遇。互联网造车新势力崛起,冲击传统车厂,推动其更加注重消费者需求并改革生产流程。
陆永涛强调,跨行业技术渗透日益显著。汽车行业应借鉴家电行业的创新和多元化发展,培育第二、第三增长曲线。他还提到,汽车行业的技术外溢,目前已在两轮车等领域移植应用,创造了新的产业机遇。
此外,半导体、风能、氢能等技术的融合也将为汽车行业提供更多发展空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电池梯次利用也成为关键,同时,海外碳税和绿电指标也为新能源重资产布局提供战略性机会。
行业对话:
资本如何推动创新生态的跨界共振?
风起云涌的技术浪潮下,资本如何穿越周期,助推真正的创新?在本期陆家嘴金融沙龙的圆桌环节,嘉宾们围绕“资本聚变场:解码创新生态的跨界共振”,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关键赛道,围绕跨领域投资逻辑、价值孤岛破解、技术拐点预判等话题展开深度对话。
陆永涛分享了公司成立以来的投资经验,他指出,未来投资将侧重于满足消费者需求和通过技术解放人力,尤其是在制造和研发环节。在固态电池领域,陆永涛表示,固态电池技术仍面临挑战,主要是电解液问题,但去除电解液有助于提高安全性和降低成本。预计2026年底MG4车型将搭载半固态电池,并计划在2027年推广到上汽汽车上。总体而言,陆永涛认为固态电池技术虽然发展艰辛,但随着国家支持和技术进步,未来有望在汽车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刘文溢从杏泽资本的角度分享了投资创新药的思路并呼吁完善生物医药行业资金和市场生态。她指出,当前生物医药领域面临PE端资金奇缺的问题,尤其是早期投资过多,导致B轮以前的公司不缺资金,但C轮及以后的资金缺口逐渐凸显,令人担忧。刘文溢还提到,尽管中国生物医药行业有很大的创新潜力,但市场缺乏足够的买家,根本原因在于产业化和商业化的不足,尤其是从10到100的产业化进程仍然滞后,这需要行业更强的产业化能力来弥补这一差距。
田华峰分享了选赛道、抓时机、定环节、建生态的硬科技投资“四步法”。针对近期朱啸虎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公司的热点讨论,田华峰表示理解朱啸虎的操作策略,并长期看好人形机器人行业,他认为尽管近期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备受关注,但投资人应关注企业的营收增长是否与估值匹配,以及技术是否能实际解决问题。
邵俊分享了德同资本的投资策略,强调“ALL IN AI”和“AI FOR ALL”的重要性,注重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中的应用,提升产业效率。针对关税扰动市场的情况,邵俊认为中国提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前瞻性,强调当前创业企业和投资机构应更加重视本土市场。同时企业仍需“走出去”,但“走出去”方式更复杂,企业需实现海外市场的本土化。投资机构也应适应变化,要培养能力陪伴甚至引领企业出海。
最后,主持人张向阳总结表示,“我们正处于百年未遇的变局时代,但我们要做的事情是不变的,就是做大做强风险投资、股权投资,为科创企业、创新企业做好服务。我们要坚定信心,任何困难都能化解。”
“陆家嘴金融沙龙”由上海市委金融办、浦东新区人民政府指导,“陆家嘴金融沙龙”秘书处主办,第一财经、财联社提供媒体支持。系列活动将持续输出金融改革“浦东智慧”,深度赋能浦东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力助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区建设迈向新高度。
更多详细内容,敬请关注电视节目播出:第一财经频道4月26日21:00;4月27日13:20《跨界融合,领航未来:资本赋能多领域创新生态》。
第一财经
相关阅读活动旨在汇聚头部投资机构与产业资本代表,共同探讨S基金如何在优化资产配置、激活市场流动性、助力产业升级中发挥关键作用,推动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健康发展。
57 04-25 14:59美国逆“全球化”潮流,出台所谓的“对等关税”政策发动全球贸易战,将对全球经济产业链造成哪些深远影响?面对关税冲击和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振荡,我国金融业如何助力实体经济有效应对、同时抓住战略机遇推动高质量发展,化危为机?本期“陆家嘴金融沙龙”的主题是《金融赋能•谋定先行:美国“对等关税”落地后的应对策略与路径》,院校研究者、银行保险证券、金融机构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高管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美国“对等关税”落地后,金融助力企业应对变局的策略与路径。
73 04-18 18:49本期沙龙聚焦美国“对等关税”落地后的影响,邀请来自科研院校、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的数位嘉宾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国内企业受到的影响,以及可行的应对策略。
121 04-11 09:21本次沙龙以“跨界融合,领航未来:资本赋能多领域创新生态”为主题。
51 04-10 10:19在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进一步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国汇策略,中长期资金的入市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从政策到专业机构,中长期资金入市面临着哪些卡点和堵点?各个金融领域在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方面有着哪些潜力和机会?在政策调整、机构管理、市场优化等方面,有哪些可能举措将对此起到有益作用?本次陆家嘴金融沙龙,将以“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共筑“长钱长投”的生态闭环”为主题,邀请多位重磅嘉宾展开深入探讨,敬请期待!
129 04-05 23:47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国鸣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